小时候听项羽的故事,总替他可惜:明明有条船能过江,为啥非要抹脖子?老师说他“无颜见江东父老”,可我总觉得,活着才有翻盘的机会啊!现在经历了些事再琢磨配资平台查查网,才明白这位两千多年前的霸王,不是傻,是心里那点念想比命还重。
你看项羽这人,打骨子里带着老贵族的讲究劲儿。他是楚国贵族后代,从小听着“楚虽三户,亡秦必楚”长大,打仗都透着股老派绅士的范儿:巨鹿之战破釜沉舟多爷们,被围垓下了还想跟刘邦单挑,活脱脱武侠小说里那种“光明磊落”的大侠。
再看刘邦,就是个混江湖的。亲爹被项羽架在油锅上威胁,他能嬉皮笑脸说“分我杯羹”;拉拢人靠的是封官许愿,打胜仗用的是偷袭、离间这些“野路子”。这俩人放一块儿,就像老派掌柜遇上了玩套路的微商——项羽的那套“贵族规矩”,在刘邦的“实用主义”面前,根本玩不转。
展开剩余62%老船夫劝他“江东还有土地还有人,能东山再起”,可项羽想的是跟他出来的八千江东子弟全战死了——这就好比公司倒了,老板拿着员工的血汗钱自己跑路,他拉不下这个脸。对他来说,输了就是输了,用兄弟们的命换自己苟活,比死还难受。
其实项羽不是输给刘邦,是输给了时代。他灭了秦朝后,非要搞分封制,把天下切成十八块分给兄弟们,还想回到周朝那种老规矩。可时代早变了:韩信带着一群平民出身的士兵玩“背水一战”,刘邦用小恩小惠拉拢人心,这些新玩法让项羽的“贵族战车”处处碰壁。
最扎心的是垓下之围,四面八方传来的楚歌,说明连老家的人都投靠刘邦了。就算真回了江东,那边早就被新制度改造了,再也拉不起一支只听他号令的队伍。这就像一辈子用惯了诺基亚的人,突然要他玩转智能手机——不是他笨,是他熟悉的那个世界,早就没了。
你说他傻吧,最后那一下做得可讲究了。把脑袋砍下来送给他的老熟人,算是全了“士为知己者死”的江湖情分。这种死法太有骨气,连写《史记》的司马迁都破例,把他放进只有皇帝能进的“本纪”里。
后来李清照写“至今思项羽,不肯过江东”,苏轼又琢磨“卷土重来未可知”,其实都在纠结一个事儿:人活着,是该低头求存,还是该活得有骨气?项羽选了后者,用现在的话说就是“人设不能崩”。就像有人宁可饿肚子,也不吃嗟来之食,这种“死脑筋”现在看挺傻,可正因为有这些“傻子”,历史才不只是胜利者的功劳簿。
现在再想项羽的选择,突然觉得他像那些守着老书店硬扛电商的老板,像那些守着老手艺不肯放弃的匠人。他们不是不知道时代变了,只是心里总有份舍不得。项羽那一刀下去,不只是自己的结局,更像是给那个讲究“贵族精神”的旧时代,办了场体面的葬礼——有些东西配资平台查查网,在有些人心里,确实比命金贵。
发布于:山西省联丰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